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佚名〔唐代〕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广阔的沙漠平展浩远,一片荒芜的景象,夕阳已在西方缓缓下落,陇山上闪烁的明星从高慢慢地降下。
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战士们的帐篷一个连一个准备着闻鼓而战。
注释
鼓鼙:亦作“ 鼓鞞 ”。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
赏析
这首诗,《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作《近代曲辞》;《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八作《乐府辞》;《全唐诗》卷二十七作《杂曲歌辞》,都未著作者姓名。“水调歌”,古代乐曲名。《全唐诗》题下注:“水调,商调曲也。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本篇即歌的第一叠。它是按照“水调歌”的曲谱填写的歌词,因此在声韵上不大符合一般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
简析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以“平沙”、“落日”和“大荒”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辽阔无垠、夕阳西下的边塞风光;次句既表现夜空的深邃与星辰的闪烁,也暗含时间的流逝与边疆生活的漫长与孤寂;三句写边塞地形的险要,暗示出边境的紧张局势;末句直接描写将士们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军旅生活的展现,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壮美,更凸显出守边将士的英勇与坚韧。
离思五首
元稹〔唐代〕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无题·八岁偷照镜
李商隐〔唐代〕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