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别诗

佚名 佚名〔隋代〕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释
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参考资料:完善

1、 333诗词古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派春天景象:垂柳曳地,杨花漫天。诗人用比兴手法,借垂柳喻自己,指杨花为对方。诗中竭力渲染抒情女主人公怀念和怨恚之深切。首句写青青的柳条低垂于地,俨似埋头沉思的妇女,其意象是何等柔顺,次句写濛濛的杨花飘飞于天,俨似久游不归的丈夫,其意象是何等轻狂。此二句,当是追溯春天的情况。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的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的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昧,自不寻常。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据崔琼《东虚记》说:“此诗作于大业(605-618)末年。实指炀帝巡游无度,缙绅瘁况已甚,下逮闭阎,而佞人、曲士,播弄威福,欺君上以取荣贵。上二句尽之。又谓民财穷窘,至是方有《五子之歌》之忧,而望其返国也。”此说未必确实。即使曾有过此类情事,也应该是此诗流播于前,其后始被缙绅们穿凿附会地引用,以寄托他们对飘摇欲坠的杨广政权的眷恋而已。若就诗论诗,这无疑是一首女怀男之诗。诗的题目“送别”,恐也是后人所加,它和崔琼《东虚记》所说本事,都不足凭信。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966

简析

  《送别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描绘了杨柳垂地,杨花飘飞的春景,交代了送别的时间。诗人用比兴手法,借垂柳喻自己,指杨花为对方;后两句写春已尽而人未归,表现了其盼望远行人归来的焦灼心理。全诗通俗易懂,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3篇诗文  860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晚诗

薛道衡 薛道衡〔隋代〕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行

明余庆 明余庆〔隋代〕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纪辽东二首

杨广 杨广〔隋代〕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